金秋十月,以依法治國為主題的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為法治中國的新華章定下了一個明確的基調。在日前召開的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座談會上,中宣部副部長、中央網信辦主任、國家網信辦主任魯煒表示,我國將加強互聯網立法,依靠嚴密的法律網來打造規範的互聯網,實現網絡健康發展、網絡運行有序、網絡文化繁榮、網絡生態良好、網絡空間清朗的目標。(10月28日《法制日報》)
  自1994年我國開啟與世界各國共建共享互聯網以來,上網已成為每個人生產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截止目前,我國已擁有超過6億網民、12億手機用戶、5億微博用戶、5億微信用戶,每天信息發送量超過200億條,各類網站達400萬家。作為現實社會在網絡空間的延伸,網絡社會也應是法治社會,而非“法外之地”。依法治網是依法治國的基礎工程和艱巨任務,需儘快“補課”。
  首先要補好“認識課”。互聯網發展到今天,在給網民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不時出現魚龍混雜、污穢不堪的網絡亂象,諸如網絡色情、網絡迷信、網絡詐騙、網絡賭博等腐朽現象沉渣泛起,網絡攻擊、網絡窺視、網絡竊取、網絡詐騙等罪惡勾當暗流涌動,主要緣於不少人認識上存在誤區,認為新生的具有虛擬特征的互聯網是“法外之地”。不論是管理者還是普通網民,都必須認識到,“法治空間”沒有例外,作為公眾工作生活中的一部分,“網絡空間”也在法治之列。
  其次要補好“立法課”。一直以來,我國互聯網領域的法制建設工作也在與時俱進,已有多部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來規範互聯網運行。不過從總體上來看,這一領域的立法還缺乏統領,未成體系,且有些規定和內容還比較薄弱和滯後,不能很好有效地適應我國信息化發展和維護公民在網絡活動中合法權益的要求。當務之急,需借鑒國外先進經驗,高瞻遠矚,查漏補缺,將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經驗上升到法律、法規層面,同時儘快制訂並出台國家互聯網立法的專門規劃,儘快制訂網絡安全法,儘快啟動個人信息保護法,依法護航網絡空間。
  第三要補好“治理課”。一是做好“依法管網”文章,重點是把握互聯網的規律,結合法治與行業自律、市場機制等,延伸法律適用範圍,構築有效的建網、用網、管網的網絡治理體系;二是做好“依法辦網”文章,各網絡媒體和網絡企業要做到自凈、自律,為網民建設清朗和諧網上家園;三是做好“依法上網”文章,通過加強宣傳教育,推進網上真實身份信息註冊工作,提高網民整體法律意識,樹立凈化網絡空間人人有責理念,引導網民遵法守法,做一個“好網民”。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互聯網已經深度融入百姓日常生活的當下,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正當其時,依法治理網絡已迎來嶄新春天。當務之急,需儘快“補課”,將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吃深吃透,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大力營造人人崇尚法律,人人信仰法律的氛圍,致力讓法治的陽光普照網絡空間,才會水到渠成、實至名歸,打造出一個健康、規範、有序的互聯網生態環境和傳遞“法治正能量”平臺,使法治不僅成為一種治國方略,更成為一種網民自覺的生活方式。
  文/高福生
  
  (辣味時評,一掃就行!歡迎各位親愛的作者關註紅辣椒評論官方微信!同時官方微信平臺將不斷推薦展示優秀作者!)  (原標題:依法治網需儘快“補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o55nocrq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